開啟選單
瀚仕診所 您健康的好幫手
Healthy Living
媒體報導

最新訊息

媒體報導

【常常好食】荷爾蒙失調讓你變胖又變老!權威醫師用「211飲食+11大食材」養好荷爾蒙

媒體報導

2022-08-13

【常常好食】荷爾蒙失調讓你變胖又變老!權威醫師用「211飲食+11大食材」養好荷爾蒙

看影片了解更多


 
談到「荷爾蒙」三個字可能大家都覺得很陌生
 
不過荷爾蒙失衡可能會讓我們變老又變胖、經期不順、更年期障礙、失眠、慢性疲勞,甚至引起自律神經失調、自體免疫疾病也跟著來,其實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很大!
 
細數一下周遭的親友,可能很多人都有荷爾蒙失衡的問題
這回 歐瀚文醫師 要來跟大家分享
1荷爾蒙失調有哪些徵兆?
2荷爾蒙失調會造成哪些健康問題?
3怎麼做才可以養好荷爾蒙?
4平衡荷爾蒙有哪些飲食祕訣?
5有推薦可以養好荷爾蒙的食物嗎?
6給想養好荷爾蒙的人一些建議!
 
感謝 常常好食Good Food 拍攝採訪
 
更多歐瀚文醫師的文章可參考 歐瀚文醫師功能醫學 官方部落格粉絲頁 唷!
【女人我最大】錯誤減肥反更胖?醫師親授12個正確減重觀念,瘦身最快的捷徑竟是它?

媒體報導

2022-08-08

【女人我最大】錯誤減肥反更胖?醫師親授12個正確減重觀念,瘦身最快的捷徑竟是它?

辛苦控制飲食卻不見體態變好?拼命運動卻看不到體重數字下降?你也覺得減肥是一件很辛苦、很難看見成效的事嗎?其實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用錯減肥方法和減重觀念不正確,現在就讓歐瀚文醫師來幫你解答常見的減肥迷思和誤點,避免再走減重冤枉路!
 
常見減肥迷思Q1:減肥「熱量赤字」很重要,熱量大卡須斤斤計較?
#挑「對」食物吃比算「熱量」更重要
欲減肥的人應該都知道,「熱量赤字」是減重成敗的關鍵之一,於是很多人會被食物熱量大卡的數字給綁架,甚至外出聚餐還會攜帶電子秤,只為了嚴格控制熱量攝取。歐瀚文醫師表示減肥除了熱量控制之外,身體內在平衡(皮質醇、荷爾蒙、胰島素)更重要,長期饑餓會導致代謝率下降、荷爾蒙失調,反而導致「吃得比以前少,但還是瘦不下來。」
 
對此,歐瀚文醫師建議減重者不需要刻意節食、計較熱量,而是遵守「挑『對』食物吃」的大原則即可,否則一樣是攝取1,500大卡,有些人的熱量是來自優質蛋白質,可有些人則是來自醣類,反而容易累積脂肪。
 
常見減肥迷思Q2:減肥者真的不能吃水果、甜點和含糖飲料?
#採取「90/10法則」讓飲控不再痛苦
甜點和含糖飲料常被視為減肥者的禁忌,也有很多人說「水果」糖分很高,同樣是肥胖的來源。歐瀚文醫師認為過度嚴格的飲控反而會本末倒置,甚至因為減重壓力而陷入暴飲暴食的無限迴圈,建議減重人可以採取90/10法則,讓自己在飲食上保有彈性,比如選擇低升糖指數的水果,像是蘋果、香蕉、葡萄柚、芭樂和番茄都可以吃。偶爾真要放縱自己也無妨,只要記得保持小份量、淺嚐即可。
 
常見減肥迷思Q3:「放縱餐」放在運動前吃比較不會胖?
#僅建議擺在「有氧型運動」前吃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把高熱量的「放縱餐」擺在運動前吃比較不會胖?歐瀚文醫師表示的確若真的忍不住想吃一些高熱量食物的話,可以安排在運動日享用,不過他說並非每種運動都可以這樣做,建議是跑步、踩飛輪這種可以大量消耗熱量和肝糖的有氧型運動比較合適,重訓的話就比較沒這麼建議。
 
常見減肥迷思Q4:不小心吃一頓爆卡餐,隔天只要斷食就能補救?
#不建議極端作法,稍微改變「飲食配比」即可
減肥者最大的敵人莫過於親朋好友時不時的聚餐邀約,面對美食誘惑當前,如同前述所說的,不必過於排斥,可以採「淺嚐」的方式,既滿足味蕾和心理,也不怕攝取過量,若真的不小心熱量爆卡了也別自責,更不要因此極端地節食、斷食。
 
建議爆卡日的隔天,可以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並減少醣(糖)類、脂肪攝取,而不是完全不吃。運動方面可以嘗試快走、小慢跑,最重要的是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一頓爆卡餐並不會讓你前功盡棄,真正導致減肥失敗的反而是因為你的放棄。
 
常見減肥迷思Q5:用各種「代餐」取代正餐就能瘦?
#短期的確能瘦,但長期容易營養失衡
市面上有很多減肥代餐,比如奶昔、乳清蛋白、燕麥棒等,主打取代一頓正餐就能瘦身。這邊先給大家一個正確觀念是「吃代餐之所以能瘦,是因為總熱量變相地被降低了」,吃代餐的確能瘦,卻無法長久執行,甚至會因為身體長久缺乏微量營養元素,造成營養失衡和其它身體疾病,反而得不償失。
 
常見減肥迷思Q6:增肌和減脂的飲食差別在哪?減肥新手怎麼分?
#「增肌」澱粉不可少;「減脂」蛋白質要夠多
「增肌」飲食的總熱量會比「減脂」飲食再高一些,增肌的原理是破壞肌肉組織後重新生長,增長肌肉需要蛋白質和澱粉;而「減脂」則不同,主要是藉由飲食控制來減少內臟脂肪,因此飲食上蛋白質佔最大宗,澱粉則是可有可無。舉例來說:同樣主餐都是雞胸肉沙拉,「增肌」的人可能得再加一點義大利麵(澱粉);而「減脂」的人不用加澱粉,但可以再多一杯豆漿(蛋白質)。
 
常見減肥迷思Q7:減肥原則就是「少吃、多動」就對了?
#先評估「身體肥胖因素」再對症下藥才是最快捷徑
我們都知道減重70%靠飲食、30%才是運動,總之想減肥就是少吃多動就對了,不過這並不是每個人都通用,若你發現自己已經吃很少、動很多,卻瘦得不明顯或完全沒瘦的話,那麼你可能就不是單純的胖了!
 
歐瀚文醫師建議欲減肥者,不論是西醫、中醫、營養師都好,先找專家評估自己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而胖,可能是因為內分泌失調、代謝失調、壓力荷爾蒙導致,這些因素造成的肥胖部位都不盡相同,減肥方式和順序也不大一樣,先評估身體因素再對症下藥才是最快捷徑!
 
常見減肥迷思Q8:泡澡流汗也能減肥?
#能減肥的重點不在「流汗」,而是心肺率和代謝率
人會流汗的確代表體內正在消耗,但是和運動流汗卻不大一樣,就好比大家常有的迷思「泡澡可以流汗減肥」,泡澡流汗消耗的只是單純水分流失而已,但運動流汗是因為心肺率提升。所以重點不是在「流汗」與否,而是你的心肺速度有沒有提高、代謝速率有沒有增加。
 
常見減肥迷思Q9:重訓和有氧的差別在哪?減肥新手該從哪一個開始?
#從「身體組成分析」來執行運動順序最直接
先有氧減脂再增肌?還是該增肌再有氧?相信不管是減肥新手,還是已經迷失在減肥圈裡的人,至今仍搞不清楚它們的差別和執行先後順序?歐瀚文醫師建議可先測量「身體組成分析」,看看身體的脂肪量和肌肉量各是多少,這是最直接、準確的方式。若肌肉量足夠,可以單純有氧運動;若肌肉量不足且脂肪量高的話,就建議先做重訓把肌肉量往上升,而且肌肉量提升還可以同步提高基礎代謝率哦!
 
常見減肥迷思Q10:重訓會讓體重上升,看起來反而更壯?
#減肥不是看體重機上的數字,而是看「體脂率」比較準確
前述提及若肌肉量不足且脂肪量高的話,會建議先重訓把肌肉量提升,不過這也會有過渡期,當肌肉量增加時,體重可能也會增加,此時很多人就會覺得減肥無效而半途而廢。歐瀚文醫師表示減肥不是看體重機上的數字,而是看「體脂率」比較準確。就像很多「泡芙人」看起來很瘦、BMI也正常,但他的體態、肌肉線條卻不一定漂亮,甚至因為脂肪量很高,日後也可能會有相關疾病。
 
感謝女人我最大採訪報導!
 
圖片來源:FreePik
 
 
更多歐瀚文醫師的文章可參考 歐瀚文醫師功能醫學 官方部落格FB粉絲頁 唷!
 
 
【常常好食】腸道發炎…讓過敏、癌症、高血糖找上你!「預防腸道慢性發炎」這樣吃

媒體報導

2022-08-05

【常常好食】腸道發炎…讓過敏、癌症、高血糖找上你!「預防腸道慢性發炎」這樣吃


看影片了解更多



在以前還沒有什麼研究技術的年代,古人就曾說過「萬病始於腸」,從現代研究來看這句話,真的是相當佩服他們的智慧啊! 
 
人體裡面大概有60%到70%的免疫系統在腸胃道裡面,如果腸道長期處於一個慢性發炎狀況的話,可能會造成一些代謝疾病或免疫問題,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等! 
 
因此在功能醫學的臨床經驗上,很多身體上的問題我們都會先從調整腸胃道健康開始。 
 
究竟要如何照顧我們腸道的健康呢? 飲食上可以注意哪些事情呢?  
歐瀚文醫師在這集【常常好食Good Food】的採訪中有詳細的說明唷! 
 
更多歐瀚文醫師的文章可參考 歐瀚文醫師功能醫學 官方部落格 或 粉絲頁 唷!
【奕起聊健康】破解健檢密碼,逆轉三高危機攻略大公開!

媒體報導

2022-08-02

【奕起聊健康】破解健檢密碼,逆轉三高危機攻略大公開!

看影片了解更多
 

疾病並非一天、兩天造成的!
通常在疾病發生之前,身體早就出現功能失衡的徵兆
很多人都會詢問我們功能醫學到底是什麼?
其實有別於傳統醫學聚焦於疾病的診治
功能醫學學則是專注於身體功能失衡的調整
在身體還不需要透由藥物治療的階段
透由營養素的補充來調整體內的生化失衡
同時飲食與生活型態的搭配也是最重要的!
 
這次歐瀚文醫師來到奕起聊健康與主持人郭奕均 Maggie 、欣儀營養師一起聊聊關於:
  • 功能醫學是什麼?跟傳統醫學有什麼不一樣?
  • 6個題目自我檢測是不是三高危險族群?
  • 健康檢查報告怎麼看?
  • 保護血管有哪5個方法?
  • 精胺酸對人體血管有什麼重要幫助?
 
如果你常常老是三餐在外、重油重鹹、經常上班、壓力大、睡眠不足、經常熬夜、體力越來越差、缺乏運動、健檢報告紅字越來越多,這集節目很值得你來聽一聽!
 
更多歐瀚文醫師的文章可參考 歐瀚文醫師功能醫學 官方部落格唷!
﹝聚焦2.0﹞長輩胃酸不足 易小腸菌叢過度增生?

媒體報導

2019-08-19

﹝聚焦2.0﹞長輩胃酸不足 易小腸菌叢過度增生?

 
總是打嗝、放屁、呷飽肚重...你也SIBO了嗎?
 
就看歐瀚文醫師化身為歐大廚
傳授獨家配方教你守護腸胃
大小毛病Go Away!
 
歐醫師也會在FB粉絲專頁(點我)不定期與大家分享SIBO資訊
想知道更多資訊就立馬手刀來按讚追蹤吧
 
「血糖代謝自癒力」新書介紹、歐瀚文專訪(博思智庫)

媒體報導

2018-03-13

「血糖代謝自癒力」新書介紹、歐瀚文專訪(博思智庫)

自體免疫自救解方新書介紹 、歐瀚文醫師專訪 (博思智庫)

媒體報導

2018-03-13

自體免疫自救解方新書介紹 、歐瀚文醫師專訪 (博思智庫)

關於心臟病,醫師可能不會說的事:揭露冠心病真相,教你面對心臟代謝的革命性飲食計畫

媒體報導

2016-07-01

關於心臟病,醫師可能不會說的事:揭露冠心病真相,教你面對心臟代謝的革命性飲食計畫

 

資料來源: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發炎是一切疾病的元兇!台大醫師教你早餐這樣吃,改善身體慢性發炎

媒體報導

2016-06-07

發炎是一切疾病的元兇!台大醫師教你早餐這樣吃,改善身體慢性發炎

「發炎」是藏在疾病背後的秘密殺手

 

幾年前《時代》雜誌曾做了一個封面報導。說的是與心臟病、癌症及阿茲海默症的發生,密不可分的「秘密殺手」。這會是誰呢?正是越來越受重視的健康議題──「發炎反應」。
 
人體的發炎反應分為兩種,一種是急性發炎,一種是慢性發炎。急性的發炎反應是人體遇到傷害時進行修復的一個必要過程;但如果這個必要的發炎過程拖得太長太久了,就會發生「自體免疫疾病」。相信有不少人聽過這個詞,常常醫生在診斷了半天,無法歸咎出疾病成因時,就會說是你的免疫力失調、自體免疫能力出問題了。而這類疾病的型態及發生率確實持續增高中,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及牛皮癬(就是俗稱的乾癬)等,都是身體長期慢性發炎導致的問題。事實上,癌症及阿茲海默症也是不同部位的細胞產生慢性發炎的結果。
 
吃對了,可以有效抗發炎
 
除了前面所講的病症外,頭痛、腰痠背痛、過敏等任何長期性或突發性的疼痛,也是一種發炎現象,面對這類不是病的不適,不少人會吃消炎止痛藥、抗組織胺劑來解決。這類藥物能有效抑制疼痛,卻也會傷害腸胃及腎臟,長期服用的話,還會破壞腸胃道的黏膜健康。
 
皮膚及黏膜是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這就像古代的城牆,象徵一個國家的國防能力,如果城牆非常穩固、滴水不漏,外來的入侵者就不容易得逞。對人體來說,皮膚及腸胃道黏膜的健康,正猶如這座城牆,是人體第一道非常基礎也萬分重要的防禦。
 
每一種藥物都有相對應的副作用,為了抑制發炎、疼痛而吃藥,結果卻招來另一種問題,不想陷入吃藥的循環的話,應該怎麼做呢?有沒有什麼優良的營養成分可以取代藥物,既能產生治療的效果,卻又不會有副作用呢?回顧發炎反應的機轉就會知道,打造非常健康的皮膚及黏膜就能成功地防堵外來的侵犯。而正確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即能建構出健全的腸道黏膜系統,強化人體第一道防線的保障防護功能,在病原菌入侵時,免疫系統能夠迅速地反應並加以制伏。此外,也可以適當的補充Omega3、鳳梨酵素及薑黃這幾種抗發炎的好東西,當飲食過度和身體過勞,導致免疫功能失衡時,這些天然的營養素能發揮補強作用,促進免疫機制抵禦外敵。
 
最佳的抗發炎食物:蔬果、正確油脂
 
原始人蔬食飲食是一種有效的抗發炎飲食法。從抗發炎飲食金字塔可明顯看到金字塔的基礎以大量無澱粉蔬果、優質蛋白質及好的油脂為主,這些都是不容易使血糖飆升的主食類。早餐時可吃些堅果類,並且多吃酪梨、芝麻及橄欖油等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這些都可改善發炎。說到蔬果的抗發炎性及抗癌性等好處,一言難盡。
 
不少蔬果或天然食物都具有抗氧化性,或者能啟動酵素的解毒功能來對抗老化,像是蘋果、石榴、芭樂、苦瓜籽、苦瓜、海藻、燕麥、洋車前籽殼粉、各種菇類與洋蔥等。而且蔬果的抗氧化效能還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或促進癌細胞分化,削弱它的影響力。甚至當這些蔬果或天然物質的抗氧化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還能促使癌細胞加速凋亡,也能提升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的敏感度,而且副作用極少。
 
修復腸胃道的天然酵素
 
人體的腸胃道需要很多種類的酵素來協助維持健康,但其實許多食物中就存在這些對人體有益的酵素,尤其是蔬果類。只是大多數的酵素是由蛋白質組成,因此高溫烹調容易破壞它的活性,所以熟食能夠得到的酵素比較少。
 
食物中的酵素主要為澱粉酵素、脂肪酵素及蛋白質酵素。如果真的無法均衡飲食來獲取人體必要的各種酵素,則建議在營養補充品方面選用含有前面提及的消化道所需酵素,或適量補充水果吸收其中的重要酵素成分。下列四種水果含有大量的分解酵素,適量食用可以成為保健的好幫手:
 
青木瓜
 
通常尚未成熟的青木瓜甜度不足,但豐富的木瓜蛋白酶和維生素C都存在它的果肉裡,具有促進消化的效用,並且能夠分解肌肉中的乳酸,減輕身體在過度運動或勞動後堆積過多乳酸所產生的疲勞感,對於體脂肪的囤積也有預防功效。
 
奇異果
 
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具高度抗氧化效果的多酚,能夠養顏美容。它的食物纖維和醣類也對腸內益菌的繁殖很有幫助,足以媲美乳酸菌的整腸效果。尤其它特有的含硫蛋白分解酶,對於促進消化有特別明顯的效果,而綠色奇異果的含量較黃色奇異果高出許多,越成熟的果實含量也越高,對於很愛吃肉的人很有助益。
 
鳳梨
 
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能夠將食物纖維及糖分轉化成能量,而果肉及莖部裡也蘊含豐富的消化酵素,食用後能幫助人體分解蛋白質。鳳梨酵素除了具有抗發炎、增加免疫力及溶解血栓的三大功效外,也能讓肉質變軟而適合料理,是有益健康的好水果。
 
香蕉
 
含有澱粉酶、麥芽糖酵素及蔗糖酵素等各種消化酵素,並且含有豐富的鉀,對於人體代謝水分頗有幫助。
 
體力孱弱時,適當補充營養輔助劑
 
人體是靠吃進體內的食物或營養素來建構與維持每日身體必要的機能運作,如果吃進了不好的東西,身體自然也會照單直接吸收以因應生理運作所需,結果就架構出一個戰力孱弱的防護網了。但如果你提供了好的營養素給身體,自然也會被吸收為生理機能所用,建構出完善的免疫機制,為健康正常的細胞築起一道道的堅固防衛牆。
 
大家都知道,建立規律作息、減少壓力、培養適度運動的良好生活習慣、多食蔬果與膳食纖維等營養均衡的健康正常飲食,對健康至為重要。但是,真的能夠這樣面面俱到落實的人又有多少?
 
假如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與飲食慣性,其實無法每一項都做到,那我們到底能夠為自己適當地補充些什麼營養輔助品呢?萬一營養失調引發發炎反應,也需要對應的營養素來達到抗發炎的平衡效果。藉此為大家介紹幾個補強免疫防護網的好幫手:必需脂肪酸Omega-3,以及具有抗發炎效用的鳳梨酵素與薑黃素。
 
吃對Omega-3
 
Omega-6與Omega-3是人體主要兩種必需脂肪酸。其中Omega-6,在堅果、麥片、大豆油、玉米油等油品當中存量甚豐。它除了主要保護細胞的結構外,也有調節代謝、促進免疫反應發生及強化血小板聚集的凝血功能。可想而知,如果過度攝取Omega-6,一直啟動發炎反應來對抗病菌及凝血效應,反而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
 
Omega-3多存在於深海魚類與藻類中,它在生理機能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協助預防血管堆積物的產生,包括降低身體不正常發炎的情況、血液過度發炎的預防、胰島素反應的改善、促進細胞膜的健康,以及調節前列腺的分泌等,整體來說具有抗發炎的效果,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在日常的飲食中,Omega-6較容易攝取到,而Omega-3則比較少見於一般能夠廣泛攝取到的食物裡,這兩種必需脂肪酸其實在體內是會相互競爭的,所以需要較刻意去加強補充才能維持住兩者的平衡,但同時也增加攝取到有益油脂來建構生理系統的機會。
 
飲食中的Omega-3
 
Omega-3多存在於亞麻仁籽、核桃、芥花油及深海魚油中,含有多種脂肪酸,其中我們常聽到的EPA (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DHA (Docosahexan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及ALA(α-亞麻酸)則是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的類型:EPA有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能保護心血管組織;DHA對於腦部、心臟、神經系統、腎臟及眼睛的機能運作有直接影響。
 
正確的飲食觀念是充足的睡眠與適當的運動外不能忽視的重要習慣。不正確的飲食方法導致肥胖,更會促進慢性發炎,而必需脂肪酸中的ALA和魚油中富含的DHA、EPA等則能夠抑制親發炎性的物質產生。但相反的,人造奶油、速食、高溫油炸食品及大部分植物油所富含的亞麻油酸,則會促使大量生成親發炎性的物質。
 
我們常聽到廣告主打用來補充Omega-3的魚油或水產動物油類,多數取自冷水魚類的脂質,像是鯡魚、鮭魚、鯖魚、沙丁魚、鮭魚、鱒魚、鯷魚等。魚油確實富含EPA及DHA,亞麻仁籽裡的ALA則會在體內被轉化為EPA、DHA,對於發炎反應與癌細胞生長具有一定的改善及抑制效果,油菜籽油與紫蘇籽油也有豐富的Omega-3成分。在食用的習慣上,這些油脂不宜高溫烹調,早餐則可以增加一小把堅果類種子,也加些芝麻及橄欖油在生菜沙拉中。這些含有豐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成分,都具有改善發炎的效果。
 
天然的消炎劑│鳳梨酵素
 
討論到抗發炎,就要好好認識一下鳳梨酵素,因為它對於腸胃道的保健很有貢獻,具有不容小覷的抗發炎效果,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營養輔助品。
 
鳳梨酵素就是鳳梨蛋白酶,大致包含了兩種物質:一種是從鳳梨科的植物萃取來的蛋白酶,另一種則是這些蛋白酶和鳳梨榨取出來的其他成分所結合的。換句話說,鳳梨酵素可以說是一群蛋白分解酵素與一些醣蛋白的總稱。它具有三大功效:抗發炎、提升免疫力及溶解血栓。最早於1957年被應用於醫療領域上,是因為它能夠成功地阻隔一些原本會加速發炎反應並使情形惡化的發炎代謝物。
 
簡單來說,就是鳳梨酵素可以幫助身體有效減少一些不必要及過度的發炎反應,它能夠協助身體細胞阻斷發炎反應的傳遞,告訴身體正確的訊息來降低發炎情形,也避免繼續過度的發炎,對身體造成更多的傷害。
 
進一步的理解,則是如同我們前面提到的,發炎反應乃一連串很複雜的過程,需要許多細胞因子、激素、前列腺素、各種白血球及血小板釋放出來的血管擴張物等多種物質,來控制這個發炎反應的系統運作,而鳳梨酵素可以調節它們的合成,並切斷這一串發炎反應作用的傳輸路徑,所以有抗發炎的功效。
 
仔細地解析鳳梨酵素的作用,在於它可以分解具有止血效用的血纖維蛋白,降低血小板過度集結,對於血液裡、尤其是動脈中出現的血栓情形有一定的減緩效果,而這類的疏通效應也能抑制水腫的發生。
 
此外,它還可以減少發炎前列腺素的產生,使前列腺素這種強力的血小板凝集劑降低一些效能,避免引起發炎,同時提升抗發炎前列腺素的競爭力,更加抑制了一種用來媒介發炎反應產生的舒緩激素,進而減緩發炎。鳳梨酵素還可以降低吞噬細胞的活性,削弱它們的戰鬥力,減少自由基的產生,並且加速人體用來消滅侵入物的顆粒白血球及單核球的細胞吞噬作用,使肌肉發炎的情形得以緩解。
 
保肝的薑黃素
 
隨著現代人逐年增加的生活壓力及空氣汙染、輻射汙染、紫外線等生活環境的各種負面影響,坊間越來越多營養輔助品。其中不乏強調含有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成分,例如葡萄籽、紅酒萃取物、綠茶葉萃取物、朝鮮薊葉萃取物及薑黃素等,而其實這些成分對於保護肝臟細胞也是有所助益的。尤其過去一年,功能醫學對於薑黃素有所肯定,認為它是一種能夠協助肝臟解毒並具有抗發炎功能的有效成分,美國也有許多關於使用薑黃素的個案見證。
 
印度咖哩中的橘黃色成分就是薑黃,而薑黃素則是從薑黃的根莖中所萃取,這種黃色的薑黃萃取物,早期是食品工業應用的一種天然食用色素,但相關研究指出天然薑黃素對人體健康更高的效益在於它的抗氧化能力,不僅比維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多出2.75倍,也是生物類黃酮的2.33倍,還比維生素E的抗氧化力高出1.6倍。臨床醫學上發現它除了有抗氧化效用外,也因為它具有的抗炎作用能夠預防血液凝固,故對於降低血脂、抗發炎、抑制腫瘤、抗癌及預防動脈粥狀硬化都有不錯的效能。
 
 
文章出處:良醫健康網
 
 
飛碟名醫時間

媒體報導

2016-06-02

飛碟名醫時間


 
 
飛碟名醫時間
播出時間:6/5 週日上午11:00 ~ 12:00
主持人:Maggie
歡迎大家收聽!
林院長受邀電台節目採訪

媒體報導

2016-05-31

林院長受邀電台節目採訪

 
中廣流行網 I like radio「媒事來哈拉」
播出時間: 5/31 週二下午16:00~17:00
主持人: 吳若權
歡迎大家收聽!
 
若錯過當天的廣播,可以點此連結線上收聽喔!